不锈钢自力式调节阀耐腐蚀性能无需外加能源,利用被调介质自身能量为动力源引入执行机构控制阀芯位置,改变两端的压差和流量,使阀前(或阀后)压力稳定。具有动作灵敏,密封性好,压力设定点波动力小等优点,广泛应用于气体、液体及蒸汽介质减压稳压或泄压稳压的自动控制。自力式减压阀执行机构有薄膜式、活塞式二种,作用型式有减压用阀后压力调节型和泄压用阀前压力调节型,现在以减压用阀后调节型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: 阀后调节型自力式减压阀类似于安全阀,当阀后的介质有压力要求时,我们将阀门的弹簧整定在该值上。减压阀出厂时,调节弹簧处于未压缩状态,此时主阀瓣和付阀瓣处于关闭状态,使用时按顺时针转动调节螺钉,压缩调节弹簧,使膜瓣移顶开付阀瓣,介质由a孔通过付阀座到b孔进入活塞上方,活塞在介质压力的作用下,向下移动推动主阀瓣离开主阀座,使介质流向阀后.同时由c孔进入膜片下方,当阀后压力超过调定压力时,推动膜片上移压缩调节弹簧,付阀瓣随之向关闭方向移动,使流入活塞上方的介质减小,压力也随之下降,此时的主阀瓣在主阀瓣弹簧力的推动上下移,使主阀瓣与主阀座的间隙减小,介质流量也随之减小,使阀后压力也随之下降到新的平衡,反之当阀后压力低于调定压力时,主阀瓣与主阀座的间隙增大,介质流量也随之增加,使阀后压力也随之增高达到新的平衡。  目前,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上不可预见的因素,往往理论上计算出的数据,选择的产品不能满足现场实际需要。选择的调节阀口径过大或过小。选择的材料及公称压力不合适,同样会造成事故和不必要的浪费。下面将就自力式调节阀通用的选择原则、选择方法、流量系数计算及选择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。
根据作用形式的不同,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又可分为直接作用式和指挥器操作式2种。指挥器操作式不锈钢自力式调节阀控制精度高,可比一般的直接作用式压力调节阀高一倍左右,压力调节范围广,尤其是在微压方面,故适合在控制精度要求比较高或压力调节设定值比较小的场合应用。氮封装置就是其典型应用之一 根据被调压力取压点的不同,又分为阀前压力调节型(K型,用于背压调节)和阀后压力调节型(B型,用于减压调节)2种。阀前压力调节型自力式压力调节阀,其初始位置的阀芯在关闭位置,当阀前压力逐渐升高,阀门逐渐打开,直至阀前压力稳定在要求的给定值;阀后压力调节型自力式压力调节阀,其初始位置的阀芯在开启位置,当阀后压力逐渐升高,阀门逐渐关闭,直至阀后压力稳定在要求的给定值。
此外,还有一种自力式差压(微压)调节阀,也分为差压上升阀开启(K型)和差压上升阀关闭(B型)2种形式。将自力式差压调节阀的低压端通大气,即变为自力式微压调节阀。 不锈钢自力式调节阀是基于液体受热体积膨胀的原理工作的。当温度升高时,温包内工作液体积急剧增大,使密封容室的压力增高,压迫波纹管向上移动,推动弹簧向上位移,从而使推杆、阀芯也向上运动,关小阀门,使被调介质温度向设定值方向靠拢,阀芯便停留在新的位置上,即阀芯的位移正比于被测温度的变化量,形成一定的比例调节特性。 不锈钢自力式调节阀是具有恒流量功能的调节阀,它是将自力式的压差控制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组合而成的阀门,其工作原理:用压差控制装置控制并稳定流量调节装置前后的压差,从而使阀门前后的压差大于恒流启动值之后,通过的流量不再随阀门前后的压差而变化,在压差控制的范围内,通过阀门某一开度的流量能够自动保持恒定,流量的变化只需调节阀门开度即可实现,与阀门前后的压差无关。 阀前调节型原理与阀后型类似,只是其压力取值为阀前压力。

主要零部件材质: 材料代号 | C(WCB) | P(304) | R(316) | 主要 零 部件 | 阀体 | WCB(ZG230-450) | ZG1Cr18Ni9Ti(304) | ZG1Cr18Ni12Mo2Ti(316) | 阀芯、阀座 | 1Cr18Ni9Ti(304) | 1Cr18Ni9Ti(304) | 1Cr18Ni12Mo2Ti(316) | 阀杆 | 1Cr18Ni9Ti | 1Cr18Ni9Ti | 1Cr18Ni12Mo2Ti | 膜片 | 丁睛橡胶、乙丙橡胶、氯丁胶、耐油橡胶 | 膜盖 | A3、A4钢涂四氟乙烯 | 填料 | 聚四氟乙烯、柔性石墨 | 弹簧 | 60Si2Mn | 导向套 | HPb59-1 |

总之,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具体工作原理,但总的原理还是:减压阀是通过启闭件的节流,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,并使出口压力保持稳定。 越是在困境里,越能够显现出自己的品质和精神。在成功者眼里,是无所谓顺境和逆境的,不管他们身处何种环境,都能够欣赏到*特色的风景,悟到意义深邃的人生哲理。 |